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家事国事天下事”。窗外是夏天的潇潇雨声,屋内是江苏开放大学机关第十二党支部党群学习小组的热烈讨论。为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,使党员群众形成重家教、树家风、传家训的良好风尚,5月23日下午,在水西门社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,机关第十二党支部一、三党群学习小组一起开展了“传承好家风,涵养好作风”的主题活动,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徐亚主持。
展馆学习
“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,‘家事’‘国事’‘天下事’紧密相关,‘齐家’是‘治国’‘平天下’的起点。千百年来,家风、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,以一种无言的教育,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......”在社区讲解员的介绍中,机关十二支部的两个小组开启了关于“大道之行”“继往开来”“见贤思齐”“正心其家”展陈区的参观学习之旅,深入学习了老一辈革命家、历代人物、省市人物、社区居民的家风家训。
交流分享
参观后,大家在学习中汲取力量,在党群小组开展关于“家风”“家训”的分享讨论。徐亚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家庭落地生根,制度建设更加完善,好家风支撑好社风,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各项举措和幸福图景。
紧接着,大家进入互动交流。王宁讲述了关于“老兵”爷爷的故事,并分享由爷爷所在的干休所集体出版的书《永远的怀念》中记载的爷爷的遗嘱:“一、离开后不要通知任何人;二、不收取任何人的钱和物;三、不举行遗体告别”,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信念。乔淑一和大家分享了“助人为乐”“拾金不昧”“关心学生”的家风,她认为家风是好的家庭规矩,也是家庭和睦的根本;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,也是我们行走在世间的底气所在。李慧娟提到,在自己的家庭中,家风和家规是“换位思考”,当家庭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时,家庭成员会做到包容和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,这样矛盾就会迎刃而解。朱海丽说在她的家庭中,家风就是“奉献”,朱老师和爱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教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做事认真,学会奉献。邵睿楠以本年度热播剧《人世间》为切口,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本剧中“周家一家人”的家风,并指出“优良的家风,是时代的根基”。徐亚讲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“能吃苦”“善吃亏”“不吃剩”“不挑食”,这些上一辈所立的家规如今也在自己的小家传承下去。
走南湖东街
分享结束后,大家漫步见证了南京城市发展变迁的南湖东街,老式理发店、“二八大杠”自行车、脚踩式缝纫机,传统的气息扑面而来,唤醒大家对旧时光的回忆,也坚定了大家对家风、家规的守护、传承之心。
活动最后,徐亚总结表示,通过今天的活动,大家进一步提高了对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、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中作用的认识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,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,涵养工作作风。同时,学校、部门、支部作为一个小小的家,也需要每位党员联系带动群众,充分发挥作用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为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发展建设凝聚更强大的合力。
(文:乔淑一;图:徐亚、乔淑一、刘楚雨)